产品PCB搭接阻抗导致RE测试FAIL问题案例
产品PCB搭接阻抗导致RE测试FAIL问题案例
公司:深圳市赛盛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:秋月春风 时间:2022/07/08
【现象描述】:
1、 产品信息
音源器产品为塑料外壳,内部有3块单板,3块单板通过排线互连。对外端口、内部单板布局、接口特性,详见下图和下表:
图 1 对外接口
图 2 内部单板布局
表 1 供电特性
额定电压 | 电压范围 | 最大电流 | 备注 |
12Vdc | 2A |
表 2 接口特性
接口名称 | 工作电压 | 接口类型 | 电缆类型 | 备注 |
USB COMPUTER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可接入MIDI-USB线,进行PC播放和录制MIDI | |
MIDI OUT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使用打击垫触发外置MIDI音源或与音序器连接,进行MIDI输出 | |
MIDI IN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通过MIDI音序器或打击垫控制触发音源器的音色 | |
USB MEMORY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可连接USB闪存盘,可使用音源器播放内部的音频文件、导入鼓组,可以保存音源器导出的数据如鼓组参数等等 | |
FOOT SW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连接外接脚踏板 | |
AUX IN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连接外置音频设备(如手机、电脑、PAD、MP3等等) | |
MASTER OUT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连接音箱放大器,有节拍器效果。将连接线连接至L/MONO接口,输出MONO(单声道)声音 | |
PHONES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 连接耳机 | |
DC IN 12V | 12Vdc | 连接器 | 非屏蔽线 |
2、 试验标准
试验标准:EN 55032 CLASS B;
表 3 CLASS B辐射骚扰限值(10m)
频率范围(MHz) | 准峰值限值(dBuV/m) |
30-230 | 30 |
230-1000 | 37 |
备注:1)在过渡频率(230MHz)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;2)如果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低于108MHz,则测量只进行到1GHz; |
3、 现象描述
产品辐射发射(RE)天线垂直、天线水平测试FAIL,详细测试数据如下:
表 4 RE测试数据(3m)
RE | 测试数据 |
天线水平 | |
天线垂直 |
【根因分析】:
1、 问题分析
² RE测试FAIL:
理论分析可能性:
1)外部线缆辐射;
2)壳体缝隙辐射;——塑料壳,此问题不涉及;
3)内部单板互连排线;
4)印制板自身辐射(走线、电源地平面、芯片本体等);
验证措施:
1)通过镍锌磁环判断线束辐射路径;
2)壳体内部喷导电漆来判断印制板自身辐射问题;
3)线缆屏蔽判断线束辐射机理;
4)近场扫描或通过频谱仪判断印制板设计缺陷;
5)改变电路工作状态或更改电路判断噪声源电路;
6)接地调整优化判断地噪声的影响。
² RE问题定位分析过程如下表:
表 5 RE问题定位分析过程
EMC问题 | 理论分析可能性 | 下一步验证措施 | 验证结果 | 解决方案 |
RE测试FAIL | 1)外部线缆辐射 | 1)在线缆上套镍锌磁环: 如果有改善,可在端口位置进行高频共模电感滤波;如果无改善,则不是从该线缆辐射发射,不需要额外对此端口进行加强滤波。 | 1)12VDC线缆对测试结果有影响,但不关键; 2)耳机线对测试结果有影响,对83.8MHz包络影响比较大,对200MHz以后几乎无改善。 | 1)优化12VDC和耳机线端口滤波电路及参数。 |
2)壳体缝隙辐射 | 2)产品为塑料壳,在塑料壳内部喷导电漆: 有无改善可判断干扰是否有干扰通过壳体缝隙辐射 | 3)壳内侧喷导电漆,整体有10dB改善; | 2)塑料壳内部喷导电漆(此方案不接受,未实施) | |
3)内部单板之间互连线缆辐射 | 3)对线缆进行屏蔽,在线上套镍锌磁环: 有无改善可判断干扰是否通过该线缆辐射; | 4)磁环滤波效果非常明显 | 3)排线上增加磁环滤波(此方案不接受,未实施) | |
4)单板印制线辐射 | 4)使用近场扫描诊断设备或者用频谱仪进行探测,如果单板网络和频点非常匹配,则在此网络对参考地跨滤波电容,电容大小根据信号工作频率确定 | 5)窄带噪声问题,为时钟或高速信号线导致 | 4)按照EMC标准电路进行设计整改,C或RC或CLC滤波; 5)对关键信号局部屏蔽(此方案不接受,未实施)。 | |
5)改变电源电路,采用LDO实现取代DCDC电源,或者采用小干电池之间供电,观察关键包络变化; | 6)200MHz左右包络问题,为12V转5V DCDC电源导致; | 6)在DCDC电源位置开关管增加吸收电路; 7)优化PCB布局布线,保证关键动点面积和关键环路面积最小; 8)对关键电源局部屏蔽(此方案不接受,未实施) | ||
5)系统接地设计调整优化 | 6)层叠设计,完整地平面参考 | 7)完整地平面非常关键,影响比较大; | 9)4层板更改为6层板,层叠设计,TOP(S1)-GND-S2-VCC-GND-BOT(S3); | |
7)单板地之间多点连接; | 8)多点接地非常关键,影响非常大,5点接地,测试PASS;3点接地,测试FAIL | 10)上下单板通过铜柱多点接地。 |
2、 测试验证
表 6 EMC整改测试数据记录
整改措施 | 测试数据 |
1)单板1、2、3参考地互连,单板多点连地(5个搭接点); 2)内部互连线屏蔽并加磁环 | |
1)单板1、2、3参考地互连,单板多点连地(3个搭接点); 2)内部互连线屏蔽并加磁环 | |
1)单板1、2、3参考地互连,单板多点连地(3个搭接点) 2)内部互连线仅屏蔽 |
图 3 产品内部单板互连关系
表 7 EMC测试定位结论
超标频段频点 | 干扰源 | 耦合路径 | 关键问题 |
200MHz左右包络超标 | 12V/5V DCDC电源 | 1) 单板差模环路; 2) PCB印制线; 3) 内部单板互连排线; 4)外部互连线; | 1)3块单板共3个地网络:GND1,GND2,GND3; 2) 单板1 GND1,单板2 GND1,单板3 GND1,地网络通过2根排线互连,存在比较大地阻抗; 3) 单板1 GND2,单板2 GND2网络通过1根排线互连,存在比较大地阻抗; 4) 单板2 GND3,单板3 GND3网络通过1根排线互连,存在比较大地阻抗; |
84MHz、168MHz、420MHz频点超标 | MCU工作频率(84MHz)倍频噪声 | ||
384MHz频点超标 | MCU屏(16MHz)倍频噪声 |
3、 耦合机理
天线耦合机理:
一般而言,实际的辐射骚扰大多数是通过电缆导线感应,然后沿导线传导进入接收器;或通过接收机的天线感应进入接收器;或通过接收器的连接回路感应形成骚扰;或通过金属机壳上的孔缝、非金属机壳耦合进入接收电路。因此,辐射骚扰通常存在4种主要耦合途径:天线耦合、导线感应耦合、闭合回路耦合和孔缝耦合。
图 4 天线耦合模型
假设干扰源(DCDC电源,时钟电路)都在单板1/2,负载都在单板3,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电流回路如下图所示;如果为差模干扰,排线位置也算是并行走线,距离EUT 3m或10m位置,空间矢量叠加为0,没有RE辐射发射超标问题;如果为共模干扰,排线每根芯线阻抗为r,在地线上建立的电压为Ugnd=r*(I1+I2+…+In),在其它芯线建立的电压为U1=r*I1,U2=r*I2,…,Un=r*In;相比地线,其它线缆产生的噪声电压相对小;将单板1/2/3地平面进行多点连接,即相互之间的地回路阻抗进一步减小,在地线上建立的噪声电压就很小,对外辐射就很小!
图 5 干扰模型分析
干扰电流经过排线形成共模干扰电流,因排线比较细长,在排线上形成共模电压,形成类似双极天线辐射发射;如果对单板地进行多点接地,在排线两端共模电压就非常小,对外共模干扰辐射发射就非常小。板间互连,子卡、母卡之间的数据通信导致的EMI问题原理如下图所示。
图 6 干扰天线模型
【解决措施】:
² 针对地阻抗问题(地网络采用排线互连):
1) 单板1 GND1、GND2,原理图设计定义1个地网络,布局分区,布线铺1个完整地平面;
2) 单板2 GND1、GND2、GND3,原理图设计定义1个地网络,布局分区,布线铺1个完整地平面;
3) 单板3 GND1、GND3,原理图设计定义1个地网络,布局分区,布线铺1个完整地平面;
4) 单板1、单板2合板,与单板3通过5个铜柱相连,进行5点接地搭接。
² 针对内部时钟CLK问题(无电容滤波):
1)时钟电路推荐采用EMC标准电路设计,如果时钟频率非常高,RC滤波电容值参考下图进行选型;
图 7 有源时钟EMC标准电路
图 8 无源时钟EMC标准电路
图 9 差分时钟EMC标准电路
图 10 结电容与信号频率/速率匹配关系限制线
【经验分享】:
1) 塑料壳,EMI CLASS B,单板应有完整地平面参考,板层选型建议有6层,第2层和第5层设置完整地平面,第4层单独设置电源层,关键信号走到第3层,如下图所示:
图 10 6层板层叠设计推荐
2) 内部单板参考地(模拟地、数字地)处理,建议分区不分地;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区域布局,但参考地不分地,采用完整的地平面参考;
3) 多块单板互连,禁止地平面采用排线互连,应通过铜柱等方式进行多点搭接,建议至少5点搭接,借用4个角&1个中心位置结构固定铜柱进行接地搭接。